刘凌沧:中国人物画的线描

本文原载于《美术》197706

  线描,是中国画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,是构成中国画民族风格的一个要素。线描的基本要求,是准确地反映对象,充分地表达内容,完美地刻划形神,给观众一种明确动人的印象。

  从原始社会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上,我们看到用朴素挺拔的线条,画着人的面形、虫鱼、鸟兽等形象,具有感人的印象。1973年在长沙楚墓里发掘出战国《人物御龙吊画》,已经运用了劲健有力的线描,从它刻划的形象和衣纹的组织看,运用线描的效果,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。



刘凌沧作品《委婉歌声到阮骇》


  唐宋时代,由于人物画创作兴盛,线描艺术发展到了一个高潮。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。他的固主要是运用笔线表现内容的(传至现代的《八十七神仙卷》便是代表吴氏风格的作品)。宋代学者苏轼说:吴道子画物,如以灯取影,逆来顺往,傍见侧出,横斜平直,各相乘除,得自然之数,不差毫末……唐代理论家张彦远说:“……张(张僧繇)吴(吴道子)之妙笔才一二,像己应焉,离披点面,时见缺落,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。

  这就表明,吴道子的线描技术具备了纵横捭阖的概括能力。如《八十七神仙卷》中的人物,衣袖飘动,生动异常。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,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节奏感

  又如南宋马远的《水图》,采用不同的线描,组成不同状态的水纹,或则晴波荡漾,或则大浪翻腾,体现出水波活动的不同状态。这些画风的源流脉络,相沿已久,不论文人画院体画和杨柳青、桃花坞民间年画,都保持士这种传统。历经元、明、清以至现代,线描技巧随着题材的扩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。

  为了帮助读者学习传统绘画的线描技巧,下面列举两幅不同风格的线描作品,略作分析。

《八十七神仙卷》是一幅古代道教题材壁画的小稿,是宋人的摹本。正如唐代诗人杜甫在《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》中赞誉的,画于看前辈,吴生远擅场,森罗移地轴,妙绝动宫墙,五圣联龙衮,千宫列雁行,冕旒俱秀发,旌旆尽飞扬。画面以挺秀有力的铁线描绘出行进中的文官武将军口仙女乐队,人物的广袖衣带,随风飘动,看了顿觉天衣飞扬,满壁风动,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。这幅和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格式极为相近,成为存世绘画作品中用线造型的双壁。

  再如,南宋画家梁楷的《六祖斫竹图》(六祖为佛教禅宗六世祖慧能),是一幅写意线描的人物画。笔法采用了折芦描,寥寥数笔,把一个正在劳动中的老翁刻划得十分生动,不但神态活现,人体比例也相当准确。线描泼辣简炼,风驰电掣,可以推想作者是乘圆兴高昂的刹那挥笔迅扫顷刻而成的。充分地显示出中国画线描以形写神的特技。

  作者梁楷是南宋嘉泰年间画院待诏,他突破了院体画派谨严的画风,自创疏体(即写意减笔),造型生动,被当时的保守派唤做梁疯子。《六祖斫竹图》已流入日本,是代表我国写意线描的名作之一。

  由此可见,绘画的风格,不论其为繁体或简体,工笔或写意,同样能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作品。

  我们学习遗产,就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导,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,都应该吸收。……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,……然后排泄其糟粕,吸收其精华……”。学习古人和外国人的东西,必须有批判地继承,才有用处。

  线描不只是勾画物象的外框。中国画对线描有极严格的要求,因为物象的体积、质感、量感和运动感,都要借助于从物象结构出发的线描去体现,物象不同,线描也要相应地变化。中国画家巧妙地运用长短、粗细、浓淡、干湿、刚柔、疾徐、虚实等等不同的笔法去表现物象,由此不同的线描就随着不同的物象创造出来了。中国画的十八描,是古代对于传统线描所作的总结。事物是变化无穷的,社会生活也在不断前进,线描技巧,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。

  局部和整体:局部和整体的关系,是因面完整性必要的前提,在西洋画中叫做素描关系,而中国因主要用各种线条的组合来解决。局面和整体,两者必须处理恰当,作画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画上去,势必形成满纸堆砌,谨毛而失貌。因此,在落笔时,必须把对象加以集中、概括和提炼,做到主次分明,详略得当,给观众一个明确的印象。

  质感与量感,因表现对象的质地不同,软硬不同,作画时就要注意不同的质感和量感。人体有骨、肉、毛发的区别,衣服有单、夹、皮、棉的区别,物体有金属、陶磁等等的区别。尽管这些复杂的物象不完全靠线描来表现(还有渲染、皴、擦等技法),但它的基本结构则是用线组成的。这就需要深入观察,反复实践,才能准确地表现物象的质感和量感。

  一般说来,质地硬的,线条要勾得硬一些,质地软的要勾得柔一些。分量重的要实,分量轻的要虚。单衣折少,线条长一些。棉袄由于絮着棉花,凹凸不平,用短曲线条才表现得好。毛织品勾线间以干擦,绸缎则要光滑利落。总之,要依对象质、量的不同而采用多样的笔法。

  运动感:中国画很讲究运动感,古代的画家在运用线描表现运动感方面,达到了高度水平,所谓吴带当风,曹衣出水,就是对这些艺术成就的赞赏。我们在研究线描技法时,应努力发扬这一传统。



刘凌沧作品《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》

  人的面部表情,是瞬息万变的,随着喜、怒、哀、乐感情的变化,面部的肌肉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运动。眼神、眉宇、鼻翼、嘴角、颧骨之间出现了不同样式的褶纹,抓住这些特征,进行尽精刻微地描绘。在我国古代传统绘画中,有不少佳作,如上面提到的《八十七神仙卷》中的多种人物,敦煌千佛洞220窟中的维摩像,刻划得都非常生动传神,对于学习人物画运用线描技法来说,不无启发。

  画人体衣纹,应该十分注意运动感。表现一个人动作快,衣纹的变化也随着快,作者要以敏锐的观察和分析抓住这些特点,默记或速写下来,快速动作出现什么样的衣纹,缓慢的动作又出现什么样的在纹,作者要找出它的规律性。

  外部衣纹的形成,取决于内部躯体的运动,但在纹还有外力关系,象冒着大风走路的人,衣纹被风一吹所形成的飘摆姿态和静止的衣纹便截然不同,描写时要把内部运动和外力关系结合起来。

  线描与动势:画人物的动势,要注意以下三种条件,方向、快慢、强弱。例如,身上的带子,被风一吹,应该怎样表现?钱条怎样组织?先要有分析,然后下笔。

  随着人物的动态,线描本身有粗、细、曲、直的变化,粗的部分大体表现暗面,细的部分表示亮面,但要紧密与对象相结合。又要注意表达形体、质感、运动三者的有机联系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刻划所需要表现的对象。这同样要求作者去粗取精,去伪存真,进行集中提炼和概括的艺术加工,以便作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。作者必须深刻地认识描绘的主题,对画面上出现的一切事物,要经过严密的取舍,形象务求鲜明生动、主次分明,这样才可能充分地运用技法突出地表现主题,创作出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和完美的民族形式的感人的人物画。